2016年9月18~21日,首届澜沧江—湄公河传统医药学术交流会暨首届国际佤医药发展交流会在昆明•临沧召开。来自中国、泰国、缅甸、老挝、柬埔寨、越南六国的卫生部官员和专家学者围绕“传统医药”开展学术交流,共谋湄公河次区域传统医药的发展。
交流会聚焦深层次的传统医药管理、特色诊疗方法和基础研究,中国、泰国、缅甸、老挝、柬埔寨、越南六国医疗卫生政府官员和专家就云南民族医药研究、传统傣医发展、柬埔寨传统医药研究、越南传统草药研究、缅甸传统医药保护、传承与发展等多个主题进行学术报告。
大会主席郑进表示,云南将从六个方面推进民族医药事业发展,一是推进完善有利于民族医药事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划,进一步建立健全民族医药管理体制机制;二是逐步完善民族医药医疗服务体系,提升服务能力;三是完善民族医药人才培养体系建设,多层次、多形式培养人才;四是进一步加强民族医药科研创新能力建设;五是积极推进民族医药健康服务产业发展;六是加强民族医药文化建设和对外交流合作。
会议举行了“澜沧江—湄公河传统医药学院”成立揭牌仪式。作为大湄公河传统医药交流会的重要成果,澜沧江—湄公河传统医药学院的成立,将为其他五国提供政府奖学金帮助培养传统医药人才。
会议召开了大湄公河传统医药交流会学术委员会,确定第8届湄公河次区域传统医药交流会将由缅甸主办,于2017年10月31日至11月4日在仰光召开,第二届澜沧江——湄公河传统医药学术交流会将由中国主办,于2018年在云南召开。
会议还召开了临沧市生物大健康产业发展专家咨询座谈会。与会专家建言献策,利用临沧市丰富的自然资源、文化资源及区域优势,围绕自然资源、民族医药、民族文化等积极发展临沧市生物大健康产业,打造茶、道地药材等特色品牌,发展旅游、养生、养老等生物健康产业,形成“转观念、构体系、提能力、做特色”的共识。
来自临沧各地的民族民间医生、医药企业;缅甸佤帮的民族医生,共同展示了佤医特色诊疗技术和特色佤药医药产品。